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钟竹君)7月13日、14日,学校团委与跨越两千余公里来访的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联合组成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攀枝花市探寻先辈足迹,重温三线建设峥嵘岁月,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追寻火红足迹,熔铸时代担当”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访谈,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三线建设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立志技能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挺膺担当。
实践活动的首站来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两校学子置身于记录共和国工业建设壮阔史诗的殿堂,通过珍贵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场景再现,系统了解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历程与辉煌成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杨晓蕾在观看当年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影像资料后表示:“前辈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创造奇迹的勇气和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更加发奋学习勇担时代责任。”
随后,团队拜访了致力于三线建设历史遗存收集与保护的学校校友成刚,参观了其倾注心血建立的弄弄坪“火红年华”旧物馆及家书馆。这里陈列的每一件旧物、每一封泛黄的家书,都是三线建设者火热青春与家国情怀的无声见证。我校学生李娜认真阅读了一位建设者写给家人的信件,信中“不想你,因为祖国更需要我”的朴素话语,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深受感染的队员们提笔写下了新时代青年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承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实践活动次日,团队探访了三线建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攀钢集团轨梁厂。在巨大的厂房内,两校队员目睹现代化钢铁生产的火热场景,深刻感受从“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芜之地到现代化钢城的沧桑巨变,学子们对“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钢材不回家”的钢铁誓言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体悟。攀钢的宏伟生产线,正是三线建设者用汗水和生命浇铸的时代丰碑。
实践活动最后,团队与三位亲历攀枝花三线建设的老一辈功臣进行面对面访谈。老前辈们深情追忆了住席棚、啃干粮、肩扛手挑的艰苦创业岁月,讲述了在物资极度匮乏、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如何依靠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将蓝图变为现实的感人故事。三线建设者王俊先回忆起当年设计攻关的日夜,坚定地说:“国家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骨头比钢铁硬!”老一辈建设者们身上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青年学子。结束访谈,学校学生余俊豪大为感慨:“老前辈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奋斗史,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当伟大三线精神新时代的传承者,立志技能成才勇担时代责任,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此次由学校与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跨越千里的校际合作,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寻根之旅。通过在攀枝花实地探访历史遗迹、聆听亲历者讲述、亲身体验感悟,两校学子深刻理解了“三线建设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永恒价值。活动搭建了跨区域青年学子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教育引导了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立志做伟大“三线建设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