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学院学生李泽坤)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5月22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宋明华老师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大优势”为题,为自动化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上思政课。课程以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需求、供给、人才四大核心优势为脉络,结合专业特色与时代使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成就,坚定科技报国、技能报国信念。
立足专业视角,解码经济动能
宋明华结合详实的数据图表和产业案例,系统剖析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从20年间GDP跃升至130万亿元的跨越式增长,到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他通过中国智造的鲜活案例,串联起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完备的工业体系如何支撑技术创新?针对这一问题,宋明华结合两院专业特色指出:“从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到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是推动供给优势向全球竞争力转化的核心动力。同学们未来不仅是技术开发者,更是中国高端制造的‘破局者’。”
从国家战略到青年行动
课堂上,宋明华强调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是中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优势的体现。他结合仅2023年中国就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强调:“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需要的是硬核创新力。自动化领域的算法优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技术,正是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利器。”他号召同学们聚焦国家需求,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中找准定位。
针对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他分享了1200万返乡创业者带动3400万乡村就业案例,联系两院联合开展的“智慧助农”项目,指出:“技术不应局限于实验室,智能农机、县域产业链数字化升级,需要你们的跨界探索。”
青年学子锚定报国坐标
这堂思政课以中国经济“四大优势”为镜,观照青年与时代的深刻联结。同学们在数据与案例中读懂国家发展的底气,在专业与使命的交融中明晰奋斗方向。这堂生动的思政课强化了青年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念,更让“硬核创新”“解决真问题”成为青春关键词。当青春理想遇见强国蓝图,自动化、智能制造领域的青年学子正以更炽热的情怀、更扎实的步履,奔赴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书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