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刘晓红 蒋小辉 学生夏明兰)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战略部署,深度践行“5·25 我爱我”心理健康日的人文关怀理念,5月19日,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阳光心田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开展“图说心语·画解心情”沉浸式特色心理健康团辅,通过“艺术表达+心理投射”的创新模式,为80名学生构建了别具匠心的心灵对话场域。
学校阳光心田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甫忠老师,以创新艺术疗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抓手,突破性地将“HTP绘画测验”的心理学专业测评体系与“四宫格魔法壶”、“六宫格叙事”的创意表达形式深度融合,构建起科学化、艺术化的心理疏导新范式。
活动以“时空画卷”为线索渐次展开,学生们通过对人物、树木、房屋等经典意象的具象化创作,在“初入校园的困惑与期待”“三年后的理想自我”等主题场景中,完成从潜意识投射到自我认知重构的蜕变过程。这种“以画代语”的创新辅导方式,打破传统心理咨询的语言沟通壁垒,将抽象的心理状态转化为可视化艺术表达,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显著提升心理健康干预的精准度与实效性。
活动现场,同学们在色彩与线条的交织中探索内心世界,在创意表达中释放情绪压力。张同学在分享环节中感触颇深:“原本难以言说的人际困扰,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后,突然变得清晰而明朗,让我找到了改善室友关系的新方向。”众多参与者表示,这种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心理团辅活动,不仅缓解了社交焦虑,更帮助自己建立起积极的心理调适能力。
“艺术媒介架起了理解之桥”,王甫忠老师指出,“绘画叙事有效规避了防御机制,90%的参与者在非言语交流中实现了自我觉察”。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正是学院深化“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心理教育+艺术疗愈+数字技术”的跨学科融合路径,打造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护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长成才,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筑牢坚实基础。